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在线存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说早在七八年前,在线存储的业务就曾浮出水面,但并有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那个时候因为硬盘价格和网络带宽所带来的硬件限制,以及用户对于新生事物的不安全感,阻碍了在线存储业务的发展甚至生存。我记得早些年就算只是要分享一些资料或软件,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不得不请有个人空间的朋友帮忙。

但资源贫乏的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至少看起来是这样。有人甚至统计出了一个58款免费网盘的列表。但要命的是,国外的在线存储其实已经不只是存储和分享这么简单了——话又说回来,即使只论存储和分享,国内的多数服务提供商也只能凭借地域上的优势,艰难的从传输速度上去分在线存储业务的一杯羹,更遑论其它了。

我这里说的其它,指的是所谓的“互联应用数据存储系统”,也即互联网上的各种软件和数据资源,可以互想访问、整合,乃至编辑应用。如果再白活一点,就是把整个互联网给虚拟成一台电脑。就像十多年前的用户无法想像如今的互联网有多强大一样,我们也很难想像十年后互联网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有迹可寻的是,将来也许所有的软件程序、数据资料、用户信息等等,都会存储、运行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上,因为那可能更安全、更方便、更易于检索和分享,并且因为利用率的提高而帮助用户节省下大量的硬件资源和维护个人电脑所花费的时间。也许那时候你所有的互联网财产,仅表现为一个用户帐号罢了。

听起来很扯,但却并非空想,像国外的Dropboxbox.net,除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存储和分享服务以外,前者尝试让你的本地数据和网络服务器自动同步、备份,后者则试图打造“互联应用数据的存储系统”。事实上这两家服务商都不是大鳄,真正的BOSS是亚马逊、Google、微软这样的公司。

亚马逊目前主营的是电子商务,但它拥有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早已经超出了很多互联网巨头,S3的云服务正是一项不错的应用。Google的云存储服务也早就开始了,我说的当然不是Gdrive,这劳什子还会不会出现尚是个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存储和分享,对Google来说已经根本不具有任何战略上的意义了。我指的是Google Docs、Picasa和Youtube这类的产品,它们基本涵盖了文档、图片和视频这类资源的存储,而且Google Docs的卖点也并不是存储,而是在线编辑。说句题外话,Flickr显然要比Picasa更优秀,不但在基本功能上强过Picasa,并且提供图片在线处理的程序(picnik)。Picasa可能有的优势也许在于和其它Google产品的整合,而且这种整合正在有意无意的向这种“互联应用数据的存储系统”靠拢。

至于微软,它早就已经不甘心只做一个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的寡头,实际上它也确实不再只是桌面操作系统方面的寡头了,在互联网方面,尤其是云服务方面,微软有着自己的优势。不管是功能比较基本的25G容量的SkyDrive,还是具有同步功能的Windows Live Sync,或者更加高屋建瓴的Live Mesh,微软都表现的目的明确,步伐条理;它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一切都只是起步,一切也皆有可能。我在企盼这些新技术快些成熟起来的同时,不免又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因为我很疑虑国内的这些互联网公司是不是会被越拉越大,而并不是传说中的正迎头赶上。

说到这儿,忽然想起听人说联想的网盘不错,这也许勉强算是个小安慰?虽然它的容量不算很大,而且计算方式有些奇特:注册完毕即得1G,然后每天增加10M,到5G为止。但我觉得这种分配方式很有意思,也很合理。当容量超过一定的量之后,即使无限大也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作为个人用户,你有多少东西可以存储?所以1G足够使用了,何况加上每天增加的10M。而且按我的试用来看,它的速度尚可。

而国外的那些网盘的速度就通常比较慢了,尤其是微软,得强调一下,它自打升级到25G以后,根本就不是比较慢,而是非常慢。我前几天使用时差点没绷住,深呼吸了好半天才忍住了要拍案大骂“微软你去死”的欲望。在漫长的上传过程中,一旦接近1M,它就随时可能会提示我网络中断,上传失败。这难道是因为微软的用户流量太大的缘故?

当然如果你的网速不在乎这点障碍,或者你不在乎网速的这点障碍,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下面这几个网盘,基本前面都曾提到过,事实上除了微软的几款,其它的速度都还是可以的。

SkyDrive 
容量有25G,每个文件最大支持50M,有与Windows Live的其它服务整合。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图片,你可以在本地的Windows Live照片库中,选择上传到SkyDrive,或者发布到Flickr,你甚至可以通过插件的安装,来选择直接发布到FacebookYoutubeSmugMug甚至Picasa等。
Windows Live Sync
其实它就是一个同步软件,可以让你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同步,共享,或者让你从网络上的任何地方访问你的计算机。它最多可以同步20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最多可以包含20,000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不能大于4G。注意,它提供的就是同步服务而已,至少初衷如此,所以你最好别把它当作在线存储。
Live Mesh
相比于微软的前面两项服务,Live Mesh就复杂的多了。它根本就是一个软件和服务的平台,存储只是它理所应当具有的部分,大约有5G的空间。它目前还是测试版,支持云计算,支持移动设备,支持同步,也许,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种将你的电脑搬到互联网上去的系统。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它是免费的。
Dropbox
我很喜欢的一个网盘,它有SkyDrive的备份存储功能,同时也有Windows Live Sync的同步功能,在操作方面,你可以免去复杂的网络操作,只需要像平常一样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某个本地文件夹中的文件,然后它就会静悄悄的自动与网络服务器同步,来备份、存储你的文件。它的容量是2G,流量不限,而且它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外链。
Box.net
"假如Web是平台,那么Box.net就是文件系统"。这就是Box.net的口号,一个开放式的文件平台(OpenBox),这种API的开放应用,可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开发,将自己打造成一种“互联应用数据的存储系统”。也说是说,OpenBox支持很多其它网络产品对它的直接引用,而目前它大约开通了二十种左右的服务,比如你可以直接在Gmail、Facebook、Twitter等产品的内容中夹带Box.net上的文件,你也可以直接右击文件然后选择发布到你的Blog等等。
Oosah
这个免费的在线存储空间竟然高达1TB,也就是1024G。不过,Oosah只许上传照片、音乐和视频,但并不支持rm系列的视频格式。它允许上传50M以内的音乐文件,以及250M以内的视频文件,Flash的上传界面,可以做成图片幻灯片和音乐播放列表以供外链,等等,非常不错的一个多媒体网盘——可惜,它停止上传服务了。以前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流量太大了,因此停止上传以升级系统,这次……似乎没找到任何说明。

其它的我就不再介绍了,前面也有给出免费网盘列表的地址,如果有兴趣,可以挨个注册来试一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